(通讯员:许纹赫)九月初临,金秋飒爽。9月1日,永利官网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学子在辅导员闫维蓉老师的带领下,带着收获知识的祈望,来到了坐落于三峡之滨的秭归实习基地,开始了为期四周的实习之旅。
初到秭归,同学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新环境、新生活与新知识的无限向往,罗盘、地质锤、放大镜一件件曾经只见于书本的野外调查装备真正被同学们拿到了手上,这沉甸甸的重量,是知识,同样也是责任。在老师的引导下,我们入住了实习基地。
经过一天的休整, 9月2日清晨,我们的第一次野外旅程开始了。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后,我们抵达周家坳采石场,进行第一次野外地质调查。经过郭建秋老师、汪校锋老师和张志庭老师的专业讲解后,各小组的同学紧张有序地开展调查工作,采集标本、测量产状、拍摄照片,将理论付诸实践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从抽象到具象,由书本到现实,第一次接触到系统地质工作的我们敬畏却又激动着。
9月5日清晨,雾霭迷蒙在山路上。烟雨下的秭归,连带着镶嵌在其中的三峡,仿佛一副波澜壮阔的水墨画,将一切都包裹在无尽的诗意里。
由于山上起了大雾,能见度极低,观察点位又大多在路边,带队老师和辅导员老师为了保护同学们的安全,放置安全牌的工作等本应由同学承担的工作,都是老师们去做的。即便只是一点小小的细节,也让我在清冷的清晨感觉到了无比的温暖。
在外出进行野外作业之余,整理野簿和参加讲座是我们生活中的重要部分。野簿作为野外工作收获的体现,承载与传承着一代又一代地质人的灵魂。在进行了三天的野外工作后,带队老师对我们的野簿进行了一次集中的检查,并专门召开讨论会认真细致地将我们野簿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整理与讲解,使得我们的野簿记录更加规范。
讲座高原行,使我们真正感受到了地质工作者的自我奉献与无私精神与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地质工作的重要性。这样一场讲座,为大家之后的野外工作注入了澎湃的动力,让我们深刻理解到了我们做的每一点每一滴,采到的每一个样本,测得的每一组数据都是鲜活的,都在讲述着它们背后的故事。
本次实习之旅才刚刚开始,今日天气正好,路上太阳正晴,相约三峡,我们青春正当年!